

個 案 分 享

情緒行為問題個案
情緒行為問題個案分析:小明的治療歷程
個案背景: 小明是一位11歲的小六男學生,智力發展正常,
但面臨嚴重的情緒調節困難。他的主要問題包括:
-
情緒極度不穩定:容易因微小事件引發激烈反應,例如同學無意中碰到書包就會動手打人
-
衝動行為:無法在情緒激動時控制自己的行為,事後雖能認知錯誤但無法預防重複發生
-
多重恐懼症:害怕黑暗、獨自睡覺、關門洗澡、鬼怪和高處
治療方法與發現
經過評估,發現小明存在兩個重要的神經生理問題:
1. 顱骨功能異常
顳骨功能失調 - 經過顳骨的顱神經受壓會直接影響社交能力,導致脾氣暴躁、容易憤怒和過度敏感。
2. 原始反射未整合
護腱反射未整合 - 這種反射通常在嬰幼兒期應該自然整合,但若未完成整合,會導致:
-
面對外來壓力時呈現僵硬狀態
-
個性衝動,不經思考就做出錯誤行為
-
常見於自閉症或語言障礙兒童身上
治療過程與效果
在治療過程中,小明經常在接受顱薦骨治療時不由自主地入睡,這表示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得到啟動,整個人進入自我修復的狀態。
治療成效
經過數個月的治療,小明出現顯著改善:
-
情緒穩定度大幅提升: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
衝動行為減少:在面對以往會引發激烈反應的情況時能保持冷靜
-
整體氣質改變:許多人都注意到他像變了一個人,能夠安靜地坐著
到治療後期,目標已從改善情緒問題轉為提升專注力和學習表現。
研究證據支持
原始反射整合的重要性
更好的情緒控制 - 研究顯示,原始反射整合程式能顯著減少兒童的挑戰性行為(p < 0.002)並改善社交參與(p < 0.001)。未整合的反射會造成神經系統不成熟,影響情緒控制能力,而整合活動能帶來可測量的行為改善。
學習能力提升 - 一項針對98名6-8歲兒童的研究發現,進行原始反射整合運動的兒童在閱讀成績上有顯著提升(p = 0.002),特別是每週進行4次或以上運動的組別。
顱骨治療的效果
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 - 研究指出,顱骨治療能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身體進入修復狀態。定期接受顱薦骨治療(每4-6週一次)已被證實能幫助調節有行為挑戰兒童的自主神經功能。
顳骨功能改善 - 治療對顳骨功能的效果可以特別針對易怒和情緒反應問題,通過減少顱神經壓迫來改善這些症狀。
綜合治療效果
全面性改善 - 當原始反射整合治療與顱骨治療結合使用時,能夠同時處理神經系統基礎問題和自主神經調節,為有情緒和行為挑戰的兒童提供全面性的介入方案。
研究表明,這種綜合性治療方法特別適合像小明這樣同時面臨情緒調節困難和神經發展問題的兒童,能夠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學習表現。



嚴重自閉症個案
個案背景
小驄(化名)是一位5歲的嚴重自閉症男童,就讀於特殊學校。他的日常行為表現包括:
-
嚴重自我傷害行為:不停撞頭、嚎啕大哭、尖叫
-
社交理解困難:在街上見食物就拿來吃(不分他人物品),在超市隨意拿取商品
-
溝通障礙:完全沒有言語理解能力,無法用言語制止其行為
撞頭行為的成因分析
自我刺激行為的功能 - 搖動身體、撞頭、吸吮拇指等行為在發展障礙者身上很常見。這些行為可能是:
-
以可控制的外在痛楚來阻塞無法控制的頭內疼痛
-
透過自我引發的痛楚刺激身體分泌內啡肽獲得舒緩
-
無意識地嘗試矯正頭顱內的結構問題
-
因環境刺激不足以滿足身體需要而產生
治療方法選擇
韻律運動訓練的限制 - 一般情況下會首先教導家長進行韻律運動訓練(原始反射整合運動之一),以有節奏的運動滿足身體所需刺激。然而小驄的情況不容許任何形式的介入,基本上第一堂課有半且堂都在嚎啕大哭、尖叫、撞牆。
髗骶治療的選擇 - 考慮到小驄需要輕柔且不需要合作的治療方法,髗骶治療最為適合。
髗骶系統
觸診發現的重點問題:
-
髗骶脈動異常 - 身體幾乎沒有一處有正常的髗骶脈
-
頭骨重疊現象 - 額骨與頂骨之間有重疊現象,像戴上頭箍一樣壓迫腦部


神經解剖學分析
間腦受壓的影響 - 額骨與頂骨重疊令間腦部分受壓,其中丘腦(Thalamus)負責管理和過濾外來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受壓時會有持續緊張及憂慮的資訊不停傳入,導致小驄情緒長期處於崩潰的「危機」狀態。
治療進程與成果
初期改善
情緒穩定化 - 治療初期首先情緒安定下來,哭鬧漸減少。接著在街上見食物就拿來吃、在超市隨意拿取物品的情況也減少,因為他終於能夠聽媽媽簡單的指令。
長期效果
認知發展進步 - 不到一年他已懂得聽指令,能夠在街上有良好行為,甚至在特殊學校被老師稱讚守規矩。最令母親鼓舞的是,他開始和家人有感情互動,例如要媽媽抱、要媽媽讚賞。
腦部發展理論基礎
三層腦理論應用
根據Paul MacLean的三層腦理論,人腦發展有三個層次:
-
爬蟲腦階段 - 治療前小驄只停留在求生功能,見東西就拿來吃,不理解社交規則
-
哺乳腦發展 - 治療後發展溝通、合作、社交和情緒功能,開始懂得聽指令和情感交流
-
理智腦萌芽 - 最近一年開始發展語言能力,能用單字與父母溝通
研究證據支持
原始反射整合的效果
學習能力提升 - 一項針對98名6-8歲兒童的研究發現,進行原始反射整合運動的兒童在閱讀成績上有顯著提升(p = 0.002),特別是每週進行4次或以上運動的組別。
髗骶治療的效果
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 - 研究指出髗骶治療能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身體進入修復狀態。定期接受髗骶治療已被證實能幫助調節有行為挑戰兒童的自主神經功能。
神經生理改善 - 髗骶治療的第四腦室壓迫技術已被證實能產生超副交感神經和抗炎效果,有助克服病毒性疾病造成的小纖維神經病變。
綜合治療優勢 - 當原始反射整合治療與髗骶治療結合使用時,能夠同時處理神經系統基礎問題和自主神經調節,為有情緒和行為挑戰的兒童提供全面性的介入方案。
原始反射整合運動 改善 自閉症兒童專注力
健是一位四歲的自閉症兒童,雖然經過早期訓練中心的訓練後在認知方面有所改善,但在專注力、情緒控制及社交技巧方面仍需加強。
他做功課時無法持續專注超過兩分鐘,經常四處張望及離開座位,需要媽媽在旁督導才能完成。
當聽到火警車聲或看見電視中的打鬥場面時,他會尖叫、亂說話並亂拋東西。在幼稚園上課時,他經常離開座位,且當被指出不當行為時反而笑個不停。
在小組訓練中,健不願意合群,常常自己找角落坐下或遠離團體活動。當被問及是否知道自己行為不當時,他總是堅持自己是對的,直到被追問才勉強承認不對,但又無法說出正確的做法。
原始反射與行為的關係
經過測試,健有嚴重未整合的Moro反射、Spinal Galant反射及Landau反射。
-
Moro反射(驚嚇反射):正常情況下應在4-6個月內整合,若未整合會導致孩子對聲音和視覺刺激過度敏感,容易受驚嚇並產生過度反應。這解釋了為何健聽到火警車聲或看到打鬥場面時會尖叫和亂拋東西
-
Spinal Galant反射:通常應在3-9個月內整合,若持續存在會導致孩子無法久坐、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動。這解釋了為何健無法坐著完成功課,經常離開座位。
-
Landau反射:應在約12個月內整合,若未整合會影響平衡感和協調能力,使孩子難以參與需要身體控制的群體活動。這可能是健不願參與團體活動的原因之一。
-
Babkin反射:健在做功課時有磨牙現象,這與未整合的Babkin反射有關。這種反射通常在3-4個月內整合,若持續存在會導致口部動作與手部動作連結,使孩子在需要精細動作(如寫字)時出現口部動作(如磨牙)。
治療進展
經過咨詢及髗骶治療,及媽在家每天幫健練習原始反射整合訓練, 健的專注力有明顯改善:
-
第二次咨詢後,健已能在指定時間完成功課,腳部不再像以前一樣經常擺動。
-
幾週後,眼睛能更專注於課本,但仍需媽媽在旁督導。
-
第八次咨詢後,健已能自行完成功課,只有較難的功課才需成人督導。
-
研究支持
研究顯示,原始反射整合訓練對改善自閉症及注意力不足的兒童有顯著效果:
-
一項針對2,175名ADHD兒童的研究發現,12週的原始反射整合訓練後,不僅原始反射活動顯著減少,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7%,數學解題能力提高了5%。
-
研究表明,未整合的原始反射與學習困難、協調問題和注意力不足有密切關聯。特別是Moro反射與注意力不足有顯著相關性。
-
早期篩查和適當的原始反射整合訓練可以改善兒童的運動技能、感知能力和情緒行為,為自閉症兒童提供更好的發展基礎。
原始反射整合訓練是一種相對簡單且經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術、認知和運動表現,幫助像健這樣的兒童更好地融入學校和社會生活。


